扫一扫二维码
主营产品:物业管理 园林景观设计
全国服务热线:
0311-80817122
CONTACT
发表时间:2015-12-16
7月26日上午10点10分,湖北省荆州市安良百货商场发生了一起电梯安全事故。一30岁的母亲向柳娟带着不满3岁的儿子乘手扶电梯上楼,在临近上一楼层电梯到达口时,电梯踏板突然翻转,在被卷入电梯里的那一刹那,她双手奋力向前,托起送出随行的孩子,而她自己则在短短8秒内被电梯吞没。待营救人员赶到现场将向柳娟救出时,这位年轻的妈妈已无生命体征。
近来,多地出现电梯伤人事故。据不完全统计,仅7月以来,全国发生多起“电梯吃人”事故。电梯由于所有权、使用权、物业管理权、技术管理权和具体使用者涉及多个主体,往往造成安全责任链条不明晰。随着特种设备数量的快速增长,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数量却明显不足,传统监管模式已渐渐走入“死胡同”。在特种设备监管体系中,电梯因涉及乘客、物管、维保等多方因素,所处地位尤为特殊。
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分析,电梯的安全隐患主要有四个方面:老电梯制动器存在问题,2003年,国家对制动器提出新标准,此前的制动器质量隐患较多。门驱系统问题,一些毛坯房在装修过程中装卸装修材料对门驱系统影响较大。平衡系数问题,一些宾馆、饭店里的电梯轿厢装修过度,如贴大理石等,破坏电梯的平衡关系。扶梯使用条件恶劣,如地铁、公交等场所扶梯使用量太大,有些扶梯大多满载运行,使用强度比欧盟等高得多。
在现实运营中,电梯由于所有权、使用权、物业管理权、技术管理权(维修、维保、检验权)和具体使用者涉及多个主体,往往造成安全责任链条不明晰。一旦发生事故,围绕谁来赔付,物业、开发商及维保公司往往互相扯皮、推卸责任。
维保是确保电梯日常安全运行的重要一环。然而,当前电梯维护保养属于完全市场化竞争的行业,现行特种设备安全法又偏重于对电梯制造、维保单位进行事前资质管理,而对日常工作并没有考核机制,部分维保单位通过降低服务质量,从中获取不正当利益,导致“质次价低”的维保公司充斥市场。一些物业公司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,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的维保公司,对电梯维保缺乏监督动力。